通知信息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 各地土司
丽江木氏土司
发表时间:2017-03-10     阅读次数:     字体:【

木氏世袭土官知府的统治势力一直伴随着明王朝,直到清王朝雍正元年改土归流为止,共传了18代。如果加上元朝四代,共22代。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至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木氏担任丽江知府341年,若从公元1253年木氏先祖麦良降元时算起,至改土归流,其家族统治丽江地区共470年。

“传世最远”,木氏土司实行长子继承制,中间虽有波折,如木泰七弟木吉“以庶谋嫡,问以极刑”(《木氏世系表》),仍按秩序承袭。木氏谨慎为官,虽有越郡买地等小疵被人参奏,中央王朝有关部门仍予保护。

明代丽江木氏土司中,任职最长的是木嵚(43年)、任职较长的是木初(28年)、木公(28年)、木增(26年)、木懿(25年),任职最短的是木青(2年)。受封荣衔最高的是木增(左、右布政使司布政使,从二品)。其次是木嵚(太中大夫、资源治少尹,三品)。其余木公等(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云南大学教授木霁弘认为,木氏土司“以夷制夷”的管理方式成效十分显著。实际证明,此项政策的实施对顺应历史发展,兼顾少数民族的实际利益,巩固中央王朝在边疆的统治地位,对当地各方面发展和保持该地区的稳定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明初以至明中叶,木氏领主号令一方,夜郎自大。对封建朝廷只承担着差发、纳贡和应征调三项义务,数目不大,孔兴询《创建丽江文庙碑记》说“其分府而来者,无户口刑名钱粮之责,日用且仰给于世府。”到了明末清初,情况大不同了。一方面封建朝廷的势力步步深入,对丽江的控制越来越加强。首先,封建中央逐步掌握丽江的田地户口数,如正德和万历年间,朝廷根据三百一十八顷的田地数,以及二千三百余户、五万七千余口的户口数,征收夏税麦秋粮米麦共二千四百多石。万历时,还增收差发米一百六十余石,以及花班竹银一百两。到清朝雍正年间,朝廷已掌握全部丽江田地户口数,直接征收田赋税课,原先为木氏领主独占的矿场盐井也全由朝廷专营。其次,从明嘉靖朝开始增加了贡纳白银一项。从嘉靖三十九年到天启五年共六十六年中,贡银达五万五千余两,每年平均八百五十两左右。再次,朝廷任命的流官通判的实权逐渐增大,明初就设有流官通判,但只有虚名,根本不能到任,最多到省而已。至明末清初,流官通判不但已经到丽江任事,而且有了一些活动。如康熙三十九年,流官通判就曾建立学宫,四十五年,建立玉河书院,等等。木氏领主对封建朝廷已经是有求必应了。这和过去大不相同。如木增在万历三十八年,助饷银二万余两,四十八年,“辽阳大惊,饷银一万解京”,又“助银一千二百两”,天启二年,“四川奢酋作叛,解饷”,并“差人赴阙,陈言十事,捐银一千助国,颁赏阵亡忠孝。五年,助银一千解司”,崇祯三年,“助京及黔饷并解部”,十年,“助陵工及捐银五百解京”,可见当时木氏领主对中央王朝是非常“忠心”的。

清初,木氏的政治统治名存实亡。清顺治十七年(公元一六六0年),木懿袭土知府职,事实上虚有其名。康熙年间,蒙番占据中甸等处,吴三桂以通番之罪,把木懿押解省城,并令其赔纳中甸等处的米麦征额,旋后吴三桂又以割江内剌普其宗等地求教于蒙番,再逼令土府认纳这些地方的秋粮夏税。木氏领主不但不能保有原属区域加以统治,而且被吴三桂任意宰割和左右了。

雍正年间,清王朝利用纳西族内部新兴的地主势力,把领主政治统治推开,取而代之。还在雍正元年,纳西族地主阿知立、阿仲苴、和日嘉与阿宝等,赴省申诉,请求改土设流。总督高其倬、巡抚杨名时题请改设流官知府,降土知府为土通判。这时朝廷是求之不得的事,故马上下令改土归流了。这种兵不血刃的改土归流实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改土归流的实现,标志着领主政治统治的垮台,也标明了从领主制到地主制转化过程的最后终结。这是因为改土归流的结果,废除了封建领主大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改组了行政机构,委派流官到地方主政,并设置府、厅、州、县,将原有的“自治”体制,从根本上给以变革,将政权模式与内地划一。木氏土司从此降为通判,权力和影响都被削弱了。把土府旧人员“或围为六房,或用为乡约”,原十二里改为“里社保约”;流官掌印,钱粮税课全归流官控制;流官控制地方武装,解除了土官兵权;剥夺了领主对矿场、盐井和茶叶的独占权,由朝廷专营;创立书院,令学子学习礼乐,开科取士,控制文化。之后儒家汉文化,从木氏家族的专有垄断中解脱了出来,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经历了清朝的改土归流后,木氏政权土崩瓦解,这不仅仅是土司制度的一次革命,对木氏和丽江而言,它对整个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上废除了古老的土司制度,结束了木氏称雄一方的局面,外界和丽江的沟通开始变得畅通,有利于边疆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外地派来的流官迅速开展兴修水利、办学、组织商会等工作,给丽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而在经济上,政治“高墙”被推翻后,进入丽江的人群增加了,促进了当地耕作技术的提高,还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物资交流,使当地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文化方面,从《丽江府志稿》可见一斑,其曰“各乡村创立义学,广育人才,一时学校如林而家弦户诵”。流官们热衷办学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从乾隆元年到清朝末年间,丽江就产生过60多名举人,其中大部分留下了诗文集,如今已经成为丽江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但改土归流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是民族领袖后继乏人,另一方面是土官成为傀儡后,一味地推行汉文化,使当地一些古老的民俗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承。

 
上一篇:略论云南土司制度(上)
下一篇:水西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