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信息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 文化动态
永顺彭氏土司沿革
发表时间:2019-01-14     阅读次数:     字体:【

武陵山土司文化研究院


永顺彭氏政权始于五代后梁时期(907?923年),经两宋、元、明、清诸朝,至清雍正六年(1728)中央王朝对永顺土司实行改土归流,历经三十五世,世袭统治溪州地区达八百余年。彭氏政权主要经历了五代、两宋溪州刺史时期,元明清永顺土司时期两个阶段,其治所大致经历了下溪州故城、会溪城、龙潭城到老司城、颗砂城等变迁,其辖区大致以溪州地区为中心,随其势力的兴衰而历代有所不同。


前土司时期:五代、两宋溪州刺史

五代后梁开平年间(907-910年),彭氏部落首领彭瑊率部族打败吴著冲等溪州土著部落,统一溪州,授为溪州刺史,成为彭氏政权在溪州的第一世统治者。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彭氏政权第二世首领溪州刺史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展开了历时两年的溪州之战,战后议和结盟立溪州铜柱于会溪坪,继续保持其溪州刺史的合法地位,为彭氏政权统治溪州八百年奠定了基础。五代时(10世纪)彭氏政权的治所即溪州铜柱所载的下溪州古城,主要辖区在溪州地区。

两宋时期实行羁縻州府制度,彭氏政权继续统治溪州地区。宋初彭氏势力发展壮大,统辖上、中、下溪州及周边十七州,共二十州[ 《宋史》卷四百九十三《蛮夷一》:“世有溪州,州有三,曰上、中、下溪州,又有龙赐、天赐、忠顺、保静、感化、永顺州六,懿、安、远、新、给、富、来、宁、南、顺、高州十一,总二十州”。],治所在会溪城。北宋中期以后,彭氏内部相继发生内乱事件[彭儒猛与彭仕汉,彭仕羲与彭师宝、彭师彩、彭师晏相互攻杀。],实力大损,治所迁至山高林深、四面天堑的龙潭城[今址在老司城中心城址南约5公里灵溪河西岸。]。王安石变法后中央王朝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彭氏势力范围向溪州核心地区收缩。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第十一世彭氏政权首领彭福石宠迁治所至灵溪河畔的老司城,自此长期作为永顺彭氏政权的统治中心。


土司时期:元明清永顺土司

元朝建立土司制度,对西南地区各部落首领委以土司官职,继续对其原有统辖地域进行统治管理,溪州彭氏政权也在此期间归入中央王朝的土司职官体系。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5年),第十三世首领彭思万归顺元朝,授武德将军。元延祐七年(1320年),第十四世首领彭胜祖自改“永顺安抚司”。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第十五世首领彭万潜又自升为“永顺宣抚司”,并设南渭州,改保静州为保靖安抚司,隶于永顺司,其辖域自溪州地区有所拓展。

明朝进一步完善了土司制度,彭氏政权在明代达到其最稳定、鼎盛的阶段。明洪武二年(1369年),第十五世首领彭万潜被正式委任为安抚司官职,授以印信。洪武六年(1373年)第十六世首领彭天宝升为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其下设六长官司,共辖“三州六洞”(施溶州、南渭州、上溪州;麦着黄洞、腊惹洞、驴迟洞、施溶溪洞、白岩洞、田家洞)。明中后期,江浙一带倭寇蜂起,永顺土司奉命抗倭,为中央王朝屡建战功。同时永顺土司积极履行朝贡、纳赋的义务,特别是明朝国都由南京迁往北京兴建宫殿而需大量楠木,永顺宣慰司分别于正德十年(1515)、十三年,嘉靖四十年(1561)、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共六次[正德十年计有两次献木,彭世麒献楠木三十,次木二百根;彭明辅献楠木三十,次木二百根。]献大木,减轻了中央王朝迫切需要大木的压力,获得重赏。

清朝沿用明朝旧制,维持土司制度。顺治四年(1647年)第二十九世首领彭泓澍率领“三知州、六长官司、五十八旗、三百八十峒苗及图册归附”,中央王朝赐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治所迁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的颗砂城,又称新司城。雍正四年(1726年)中央王朝推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政策。雍正六年(1728年),末代第三十五世首领永顺宣慰使彭景燧在其父彭肇槐的带领下献土归流,举族迁往江西吉安,置产安居。

 
上一篇:李世愉先生为《湘西土司稽古录》作序
下一篇:湘西土司族源探析及土司文化利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