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信息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 土家文化
濒临失传的土家族传统挑花技艺
发表时间:2019-12-11     阅读次数:     字体:【

挑花是因技法特殊而从刺绣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工艺,也称十字挑花十字花绣,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挑花在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地区较广,较著名的有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与陕西等地。如四川茂汶挑花古朴素雅,针法与图案变化多; 湖北黄梅挑花图案精巧、色彩明快。除汉族外,瑶、土家、苗、侗与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也盛行挑花,如湖南隆回的瑶族挑花精巧细密,形象古朴。土家族挑花也颇具特色,民族学家彭武一曾这样描述: 土家族工艺美术有两朵花,一为打花( 织锦,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为挑花。打花线粗质厚,挑花线细质薄。打花取色浓重、豪放,挑花取色恬静、淡雅。可见土家族挑花与织锦曾相辅相成,为同根异株的两朵民族工艺奇葩。但目前有关土家族挑花的相关记载与研究却很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对土家挑花进行检索没有一篇相关文献,通过互联网搜索土家族挑花仅找到几张图片和几篇同为田明在《土家织锦》一书中对土家挑花略有提及的短文,研究著作与论文更未发现。

土家族无文字,挑花的制作工艺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一旦掌握该技艺的传承人离世,他们承载的技术与文化信息也将随之消失。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土家族挑花逐渐被忽略、遗忘,其技艺已濒临失传。抢救性调查研究土家族传统挑花技艺,已成为保护与传承这朵工艺奇葩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土家挑花的溯源

土家族挑花( 土家语: 布拉丝卡普 ) 俗称挑纱( 卡普突) 、数纱( 卡普嘿) 或扯扯花( 卡普迟) ,它起源于何时,史籍没有相关定论。但从一些汉文古籍与考古中可找到一些痕迹: 据南朝宋文帝的《后汉书》记 载,武陵蛮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 《永顺县志》载: 土司时期男女服饰一式,头裹刺( 刺即挑) 花布巾,穿衣裙且刺花边。这些描述让我们得知,那时土家人有喜斑斓花衣,头帕衣裙皆花边的特性,故因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需求促进了土家族挑花技艺的发展。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潭留有这样一首《竹枝词》: 娇小绿窗一段春,桃花菜子可怜人; 眼波眉晕聪明甚,学得挑花绣手巾。1988 年永顺老司城考古发现八块人物造像砖雕,雕像中清晰可见古人的服饰结构和挑花图案,他们上身麻布短衣,两袖饰有挑花边……由此可见,土家族挑花至今至少已有 800 多年历史,曾在明清广为流传。

土家传统挑花主要在红、白、蓝、黑的直纹土布上,按照布纹的十字经纬线,用对比色度较高的棉线挑绣成各种不同的图案,有素挑”( 1) 彩挑” ( 2) 之分。土家挑花制品广泛运用于铺盖、手帕、帐 檐、抱蔸、褡裢、服饰、花带与枕套等土家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其质地结实、画面布局精巧匀称,彰显着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土家人尤其是土家妇女与挑花终生有着不解之缘: 婴幼儿时盖挑花铺盖,女孩刚懂事就学挑花,准备挑花嫁妆; 社巴日与六月六等节日则穿着挑花盛装去集会,当姑娘遇到中意的情郎就送挑花手帕或花带作为定情物; 妇女婚后要给家人挑绣挑花服饰及生活用品; 人去世随葬挑花用品,以示生死不分离。所以,挑花不仅是土家族一种生活用品和民俗的载体,还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是物与人的统一,深受土家人喜爱。

1957 年,张家界张玉梅的土家挑花围兜,参加了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的美术工艺品展览,获得了好评; 1998 年,在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上,龙山县刘代娥、刘代英的两套土家挑花服饰获优秀展品奖”( 1) 2012 年永顺县余爱群的土家挑花作品《福寿双全》在博艺杯工艺美术大赛中获金奖。

2 彩挑 土家族余爱群 挑花作品

二、土家族传统挑花的制作技艺

土家族传统挑花制作的工具比较简单,只需布、线与针,不需其它辅助材料,也不需起样画稿,全凭口传心授或悟性照花样数纱而挑。其制作技艺共两道程序,先制作原材料,再用不同针法于布上挑花。

1.原材料制作

( 1) 纺线与织布: 土家族传统挑花的原材料主要为自纺、自织与自染的棉线与土布。棉线是用棉花纤维搓纺而成的线,土布又称家织布粗布土家人自制棉线和土布的工艺较为复杂,需经养蚕、栽棉到采棉、弹棉、纺线( : 棉线制作工序到此完成) 、打 线、浆染、作综、织布与了机等大小工序七十多道,全部采用纯手工制作。纺出来的线结实耐用,织出来的布经纬分明,很适合挑花的数纱操作。

( 2) 原材料染色: 挑花制品完成后不需染色,原材料在挑绣前需按不同制品染色,以备使用。土家人染色大多以当地出产的天然矿石与植物为主,如: 朱砂、石灰、靛蓝、五倍子与红高粱秆等。染色时先将棉线和土布用石灰水煮沸脱脂,洗净后晾干,然后根据染料的特性染成不同的颜色。如红色( 土家语: 面姐) 染色首选朱砂,先将朱砂磨成细粉,再经多次漂取,即可得到朱砂和朱膘等正红色颜料。这种自制的纯天然染料,染出的色彩古朴耐看,不易褪色。

2. 针法制作

男儿看田头,女儿看线头是至今仍在土家族地区流传的一句谚语,针法能否巧妙熟练地运用,曾是衡量土家妇女是否聪明娴淑的重要标尺。因此,土家姑娘从小就练习各种挑花针法,练出一双灵巧的手,针就如画师手里的笔,无数精巧的图纹就出自她们的针下。其针法主要有:

( 1) 十字针: 即按照土布的经纬密度( “ 2 2”,即经线数 2 根纱,纬线数 2 根纱或 3 4”)在矩形的单元中,将对角线相连而组成一个“×”字形,并以此组合成各种图案。其针迹正面纹样完整,反面为直线排列,可看出大致图案。

( 2) 一字针: 即以单针顺底布经纬线或对角线数纱挑制,是挑花里最简单且常用的一种针法,通常用于其它针法挑成主体图案后,一些花纹的空隙、尖端等需要在直、斜、横等方向加挑一字针,以取得拼接效果。针迹为字形,也称平线针。

( 3) 回复针与逗花针: 回复针先从布纹的正面每隔三至四根经纬线( 根据布、线的粗细决定隔线数) 挑一针,挑出图案雏形,然后从反方向沿原针脚回针进行重复挑戳,使绣线恰好覆盖其空间,致内外两面纹样相同呈现,也称双面挑花”; 逗花针即在小方格中间挑一长针,两边针渐短,这种针法较少。

三、土家族挑花的技艺表现

劳动创造了技艺,土家族挑花是土家先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寄托了土家妇女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体现着土家人的审美意识和非凡的想象力。其技艺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 ) 土家族挑花图案的题材

( 1) 动物鸟兽: 主要有龙、凤、马、鸡、鱼、虎、狮、 蛙、老鼠、麒麟、喜鹊、蝴蝶等。在土家人眼中万物都有美的一面,土家妇女常结合自己的想象、谐音,将这些物象进行简化与组合的艺术处理,使其变换成吉祥美好的图案。如莲莲( 年年) 有鱼( ) 、龙凤呈祥、双狮戏球、百鸟朝阳、喜鹊闹梅与麒麟送子等。

( 2) 植物花卉: 主要有藤藤花、葫芦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韭菜花、海棠花、紫薇花、菊花、石榴花等。挑花无巧,闹热为先,土家人挑植物花卉完全信手拈来,自然天成,没有什么理由与布局,只要好看、热 闹、布满图纹就行,也可花中装花。因此造型简练,画面热烈,让人眼花缭乱。

3) 生活器物与几何纹: 土家人将家视为人生港湾和精神寄托,家中熟悉的生活器物自热就成了妇女表达心中情愫的最好载体,如火坑、背篓、桌椅、柜子、花瓶、花轿与文房四宝等; 几何纹样主要有十字纹、回形纹、卍字纹、菱形纹与三角纹等,这些纹样古朴粗犷,源自物体形状的抽象概括,一般难以表达其意义,只能用形式美来阐明。

四、土家族挑花技艺的传承困境

土家族挑花的制作、图纹、色彩以及背后的文化蕴含都使这项技艺温暖而淡雅,体现了土家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欣赏并传承它。但随着现代文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家挑花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在传承过程中遭遇种种困境:

( ) 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衡。土家挑花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生存发展空间依赖于平衡、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蜂拥而至,促进了土家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蓬勃发展,但也使土家族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种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衡是隐性的,它对民族精神的侵蚀与传统文化的摧残,虽不像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那样短时期内显示其危害,但从很多日渐消失的民族传统文化中便能辨悉,能直接感受到它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可再生资源,民族文化的社会生态环境与生存发展空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当土家族文化生态环境遭到失衡时,土家族传统挑花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必将受到阻碍。

(二) 技术传承人的断代。土家族传统挑花以家庭传承为主,自制自用以满足本家族的生活与审美情趣。在现代化背景下,机械文明日益扩展着人类社会的物质环境规模,古老的生存经验和传承的知识信息已不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土家族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更是推崇现代的技术和文化。传统土家挑花纯手工制作,与现代机械生产的同类产品相比价格不菲,对经济还不太富裕的土家人来说,在购买时更愿选择相对廉价的现代产品,使对传统挑花制品的需求急剧减少。再加上挑花制作时间长、工艺复杂,收入低,使很多土家人难以接受,不愿居住在闭塞的山沟里学此技艺,更愿选择外出打工择业。这些因素成为现代土家人不愿学习挑花技艺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土家挑花工艺技术陷入传承断代的危险境遇。

( ) 传统技艺的文化断裂。技术是文化的一种介质和载体,当这种介质和载体与文化的功能相一致时,文化可以借助科技之力拓展自己的功能和影响。反之,如果技术和文化脱节,那么两者的发展都将遭遇瓶颈。在历史上,土家挑花曾一度满足了土家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主要依靠说、唱、舞蹈等方式传承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他们还将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民俗民风与审美情感等通过口传心授挑绣于各种挑花制品上,以流传给后人。对于土家人来说挑花曾是他们接受教育与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随着挑花制品大量的变卖,导致挑花实物的流失和传统纹样的消失。使年轻一代对土家族传统文化信息了解甚少,无法获得挑花传统工艺的熏陶。这样的文化断层,必将影响土家族传统挑花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上一篇:中国土家第一村——双凤村
下一篇:从湖南永顺县的土司文化中去探寻中国历史的偏远痕迹和变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