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信息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 世界遗产
登峰造极﹒海龙屯
发表时间:2017-10-02     阅读次数:     字体:【


在中国的西南腹地,从贵州省遵义市区向北15公里的龙岩山巅,是一个传奇的地方,一座沧桑雄奇的古城堡,吸引着无数探秘者前来追寻那份遥远的神秘。

这里,“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智慧引领播州杨氏700余年风骚;

这里,平播战役的金戈铁马仍回荡在崇山峻岭,殷红的鲜血在漫山的杜鹃中长生!

她就是历经宋、元、明三朝历史的土司遗址,中国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海龙屯。

海龙屯处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度的斜坡北段,地形险要,属寒武纪灰岩所形成的方形孤山拔地而起,东南北三面深谷环绕,仅屯西一线通行,《明史》称其“飞鸟腾猿,不能逾者”。 屯上最高海拔1350米,屯下海拔970米,相对400米左右,屯顶平阔,曾经有完整的建筑群,衙署、兵营、库房等。依山建有九关,城墙环绕,敌楼、瞭望台依势而立,是中国历史古军事屯堡建筑的杰出代表。

遵义,古称播州,自唐乾符三年(876年),山西太原人杨端应募领兵败南诏占播州,开启了杨氏一族世代领袭播州的历史。南宋末期,蒙古大军由云南挥师东进伐宋,战火烧至播州西境,播州告急。宝祐五年(1257年),朝廷派两府节使吕文德部署防御, 以“置一城以为播州根本”申报朝廷获准,杨氏第十五世土官杨文选择险峻的龙岩山构筑军事营垒—龙岩新城,倚天险构筑关隘、城墙、楼宇,播州抗元取得局部性胜利。

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杨氏二十九代土司杨应龙调集役夫工匠,扩建龙岩屯关隘,屯驻重兵。在宽约10里的屯上加固土、月二城,屯东山脚右设铜柱关,左设铁柱关,山腰建飞虎关,屯顶东侧建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坚壁巨垒连成一气;屯西后山建万安关、西关和后关,均以千斤巨石砌筑,各道成门券拱顶的榜额上嵌刻关名,城门上营造箭楼。各关石墙相连,马道互通,城门外深掘壕堑,架设吊桥。三重城墙,内外重迭,外墙临崖绕屯而建,依山势逶迤10余里,下临百丈深谷,险要天成。

扩建后的海龙屯,集生活起居、城寨、军事防御和离宫行辕为一体,无论从建筑艺术还是军事防御体系的合理布局,都达到了中国土司建筑文化历史的顶峰。

杨氏土司始终秉承封建统治阶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土司管理制度而领辖播州长达725年的历史,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是中国土司制度实施的典型代表。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王朝认定杨氏“谋反”,调集24万大军,历时114天的血战,终于攻占海龙屯,结束了播州土司世袭统治制度,开启了播州“改土归流”新纪元。

在那场惨烈的“平播之役”中,历史上最杰出的土司城堡木结构建筑在战争中化为灰烬,留下遍地创伤与裂痕的城墙、关隘、衙署等。2012年,贵州省成立了海龙屯考古队,对海龙屯进行了为期200多天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环绕新王宫的城墙、厨房、厕所以及采石场、窑址等遗迹,出土各类文物达上万余件,发掘出动物骨头座的秤杆、青铜做的象棋子、考究的砚台等,初步理清新王宫建筑群的整体格局,对全屯遗存的分布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海龙屯作为大遗址的性质更为明显,该考古项目也因“以考古探寻中国土司制度而意义重大”入选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2年11月,海龙屯土司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海龙屯,这一宏伟的古军事城堡,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她是历史文化奇迹的参与者、见证者,他曾用坚厚的臂膀抵御外敌或外族入侵,为维护封建社会多民族国家统一作出杰出贡献。在荒芜四百多年后的今天,她又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在公众的面前 ,向你诉说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凝神翘首,你看见的是经历400多年风雨侵蚀的雄关险隘;登峰造极,屹立在孤峰上,仍然是那样的桀骜不逊!

(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 朱静波 王松涛)

 
上一篇:“醉美遵义”亮相巴黎土司文化震惊当地旅游界
下一篇:唐崖土司城——“荆南雄镇”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