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信息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 文化动态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发布
发表时间:2023-04-19     阅读次数:     字体:【

4月18日,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

五年来,公布挂牌的5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法规制度不断完善,文保规划稳步推进。55处公园中,33处公园已由地方政府颁布了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近5年,三星堆、御窑厂、大窑龙泉窑、明中都、辽上京、二里头、屈家岭等7处公园新颁布了遗址保护条例,郑韩故城、渤海上京、御窑厂等10处公园已启动或完成了文物保护规划修编工作,保证了文物工作的持续、科学、有效开展。

公园建设持续开展,配套设施不断完善。55处公园规划总面积6.7万公顷,土地管理面积2.5万公顷。46处公园建有博物馆,42处公园配置了考古工作站,54处公园设置了游客服务中心和综合办公用房。其中,二里头游客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逐渐加强。

文保工程依法开展,遗址保护状况明显改善。55处公园开展文物保护工程290项,处理遗址病害302例,开展遗址本体及环境监测201次。遗址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遗址安全得到了保障。周口店、良渚、秦始皇陵等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同时提升了公园整体监测水平。

考古科研目标明确,学术带动作用显著。55处公园共开展考古和科研项目465项,学术活动633项。其中,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5项,国内学术会议179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7项,国内学术会议362项。出版科研成果1045项,其中论文715项,科普读物116项,考古发掘报告49项。2018-2022年,钓鱼城、石峁、明中都、二里头、殷墟等5项考古发掘项目陆续获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里头、石峁、仰韶村、三星堆、隋唐洛阳城、泥河湾、郑州商城、殷墟等8项进入“考古中国”重大成果发布。

机构建设不断加强,队伍不断壮大。55处公园中31处设立了专门运营机构,在职人员8104名,其中文博专业人员从714人增长至1097人。志愿者队伍规模明显扩大,由2018年的595名增加到2022年的2424名。累计开展各类业务培训1195次,参加培训人员4.16万人次。其中,辽上京近五年连续开展城市考古专题研修班,并开办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共培训考古领队55人次。接纳实习学生2103人次,进行业务交流2464次,交流人员达7.32万人次。

财务收支变化显著,地方政府更加重视。55处公园累计资金收入200.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遗产保护专项经费9.9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文保资金18.58亿元,带动地方建设项目投资114.92亿元,实现门票收入39.23亿元。

社会服务提质升级,社会效益逐步凸显。55处公园举办社会活动4733项,展览活动367项,五年累计游客达1.46亿人次;宣传报道2.29万次,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宣传报道数量逐年递增。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今后,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坚持“一园一策”,进一步完善和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特色的建设发展策略和路径,加大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力度,促进考古成果有效转化,深化管理运用模式创新,加强宣传传播,让公园“潮”起来,“活”起来,切实提升遗址公园发展质量和水平。


资料来源:国家文物局,2023-04-18 21:58,发表于北京



一审:彭建华

二审:丁海艳

三审:瞿章辉

 
上一篇: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通知
下一篇:时代变革中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