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信息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 论文交流
土司遗址的历史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以广西南丹莫氏、罗氏壮族土司遗址为例
发表时间:2020-09-18     阅读次数:     字体:【

【摘要】 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承认当地统治者对辖境世袭统治的制度。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是中国历史上实行土司制度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境内的莫氏、罗氏壮族土司在九百五十七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迹。南丹壮族土司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不仅延续了南丹的历史文脉,而且丰富了乡村人文景观。当前,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南丹必须担负起的民族责任和历史担当。笔者带着“如何发现和保护身边的土司遗址”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南丹莫氏、罗氏壮族土司遗址的历史价值与保护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全国土司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 土司遗址 保护 利用 壮族 南丹

【正文】

一、广西南丹莫氏、罗氏壮族土司述略

南丹历史上为南丹土州和那地土州(明代之前分为那州和地州)。元代脱脱等著《宋史》之《蛮夷列传》卷494载:宋开宝七年(974年),南丹壮族土酋莫洪燕,“遣使陈绍规奉表求内附。九年,复来贡,求赐牌印,诏刻印以给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洪贡银百两,以贺太平……淳化元年(990年),洪燕卒,其弟洪皓袭称刺史”。清代英秀著《庆远府志》之《职官志下》卷14载:宋熙宁(10681077年)初,“地州土人罗世念来降,就其地授世袭”。崇宁五年(1106年),那州罗更从内附,遂置那州、地州,世以罗氏领州事”。清代张廷玉等著《明史》之《广西土司传一》卷317载:明洪武元年,“土官罗黄貌归附,诏并那(州)入地(州),为那地州,予印,授(罗)黄貌世袭土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

南丹土州从莫洪燕纳土归宋,元丰三年(1080年)宋神宗设立南丹州,钦定莫氏为世袭土官,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莫泌最后一任土官,共承二十八代五十三任土官,故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说“南丹者,所谓莫大王者也”;那地土州从罗世念、罗更从附宋,至民国十二年末代土司罗权为陆荣廷部下所杀,民国二十年那地土州并入南丹县,南丹经历了九百五十七年土司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实行土司制度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1]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那地土州于民国二十年并入南丹县,是广西最后改土归流的州县。那地土州的改流,成为中国土司制度在广西区域内终结的标志。

二、广西南丹莫氏、罗氏壮族土司遗址的历史价值

土司遗址是南丹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莫氏、罗氏壮族土司的系列遗存以历史时空、社会背景、文化内涵、遗产属性、物质遗存等方面的典型特征与相互关联,共同反映了中国土司制度历史及土司社会在南丹区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见证了中华民族统一国家“齐政修教”的传统理念,也凸显了南丹地方“因俗而治”的鲜明特色,具有不可再创造的珍贵性。

(一)突破传统,注重天人合一的莫氏壮族土司衙署。据史料记载:南丹莫氏土司衙署修建于宋初,随后土司州衙(址)从月里巴峨境迁到小场星店大平,大厂高峰,县府后山,至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从后山迁至现今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莫氏土司衙署周三十丈,衙门坐南朝北,衙署布局有东西辕门、照壁、石牌坊、大门,进大门到办公审案的头堂,右是兵房,左是牢房。再进去是二堂,供土司爷居住,分左右厢房。接着是后花园,供土司爷子孙居住。此外,东西两侧还建有祠堂、官邸、花廊等附属建筑物。明嘉靖年间,因土官莫维武领兵参加镇压古田(今桂林永福县境)和大腾峡(今桂平县境)瑶民造反,“剿寇有功”,朝廷赐建“粤西屏藩”坊于拱门街,其坊上刻有“摅忠报国,崇整精徽”。明万历年间,贵州播州杨应龙率众造反,南丹州土官莫伋领兵任先锋,“进剿有功”,升参将,崇祯元年,朝廷赐建“勋著西南”坊于州府门前,该坊为石料雕刻穿方镶嵌而成,高十米,石坊上方横额雕刻二龙护宝,二层刻“勋著西南”四字,三层挑手刻斑鳌,中有鸟笼,笼内有八哥儿等,坊大门宽六米,两侧小门各三米,向外八字开,形成衙门八字开之势,造型新颖,匠心独具。笔者认为,历史上的莫氏土司衙署打破坐北朝南为吉的传统思想,选择坐南朝北方向,从选址、建设、装饰、使用等方面来看,无不隐含确保南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理念,也体现了莫氏土司忠君报国等思想。

(二)目前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罗氏壮族土司炼丹遗址。南丹以盛产丹砂而著称,远古相传为神仙炼丹之地。南丹罗氏壮族土司炼丹遗址位于该县吾隘镇西南的昌里村丹炉屯丹炉山,明代属广西布政使司右江道庆远府那地州辖境,系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存世炼丹碑刻文字最多(约二千五百余字)的遗址。该遗址建在近三十亩的丹炉山平缓山头上,据《罗氏宗谱》记载:“十一世祖(罗)谦端公,修丹炉营盘山”。丹炉山罗氏壮族土司炼丹遗址,主要由三个山顶(左顶天香、右顶宗阳、中顶金华)和一座赤水宫(现存地基,估算面积近千平方)组成,丹房、丹坛、丹台、丹井等分布其中,外围由三道保存尚好的石墙、石门拱卫着。丹炉山上现遗存七块碑文和一块无字碑,第二道石拱门旁为《人门记》碑[2],第三道石拱门内为《逸迹》碑[3],赤水宫宫门右边有《丹炉砦诗》碑、左边为《江山蓄万》碑,右顶宗阳有《水调歌头》词碑,左顶天香顶有《满庭芳》和《满江红》、《道基》和《知非》两组诗词碑刻。无字碑位于赤水宫外,此碑与其他七块碑在材质、形制等方面均一致,但成因不明,是否是炼丹人十一世罗氏土司谦端公令其弟子于其仙逝后立无字碑任后人评其功过是非或有其他寓意,这成为一个历史之谜。也许从罗谦端于万历辛亥年在丹炉山撰写的摩崖碑刻《知非》诗“四十年前都是错,从今整志步云霞。存心若月仙山上,往业水消万德华”中可以窥探点滴,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壮族特色鲜明的墓葬及军事、民用设施等遗址。一是墓葬。著名广西南丹州第二十任土知州莫遐龄,其墓位于南丹县城关镇大平村拉高屯,占地不足三十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是唯一幸存的南丹州土司官墓,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4]同时还有位于六寨镇政府北面的张莫氏女官墓,该墓系土司莫溥于光绪三十四年所立,墓碑为阁坊式,雕刻工艺十分精湛,碑文分刻在三块石板上。碑顶正中雕有一个清朝的人像,手持羽扇、神采奕奕,衣纹层次清晰。人物两边各有一条龙缠绕垂下,尾部与两旁碑座的回首麒麟相接。二是军事设施。现存较好的有莲花山古营盘。现存碾槽、马槽和水井,围墙一公里。原有三个城门,南北二门已坍塌无存,现只存东门。东门为石砌拱顶,门洞宽二米,高三米,用六面光方正料石砌成。三是民用设施。南丹壮族土司较为信奉架桥修路以积德的理念。清康熙六十年,土知州莫我谦独自捐资建平坦桥;清道光六年,莫天锡倡建达围桥时,袭南丹州正堂莫芳圃积极筹划,带头捐俸纹银一百两,越三寒暑于道光九年己丑月竣工。桥上装饰雕刻艺术较高的石狮六尊,配对联一副:百十是良缘载德载功传万古,分厘皆善念垂名垂姓著春秋,横楣:万古流芳。

三、广西南丹莫氏、罗氏壮族土司遗址的现状

莫氏、罗氏壮族土司在南丹近千年的统治给南丹社会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历史烙印,其间保留下来的各类土司文物是对这段历史最为真实和直观的见证。然而,伴随着时间与空间交替的不断变化,同时也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步伐的推进,南丹土司遗址的保护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遗址正遭磨损。作为当今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存世炼丹碑刻文字最多的罗氏壮族土司炼丹遗址处于无保护状态,山上人迹罕至,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土司炼丹炉、炼丹坐台、土司宫殿地基、烽火台、土司山寨城墙和城门、石碑等珍贵文物正经受风雨侵蚀;莲花山古营盘、月里达围桥等同样面临尴尬。这些见证南丹土司历史的遗迹如不加以保护,恐怕过不了多长时间,将会不复存在,那南丹就再也找不到一点“凝固的土司历史”。

(二)遗迹已遭毁灭。气势恢宏的莫氏土司衙署、雕梁画栋价值连城的建筑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拆除,并在原址基础上建县人民政府办公设施,再加上破“四旧”及“文革”运动及历次县政府大院办公楼的拆建,土司衙署建筑已荡然无存;“勋著西南”石牌坊于一九五四年被拆除,只留下一张黑白照片,“粤西屏藩”石牌坊也于一九五四年建国营旅社时拆除。明清时期,州城内外曾建有十七座庙宇,如北帝庙、玉皇阁、关帝庙、财神庙、文庙、武庙等,如今也无一留后。始建于宋代,明景泰三年、嘉靖四年及民国二十一年重修的铜江公园,园内原有高三米、重两千五百多公斤的大铜像及石龟、雷公像等文物,铜像在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被分解成五大块装上马车运走投入了熔炉;一九六九年,城关道班设在原铜庙的的遗址旁,侥幸仅存的大石碑被当作修理工具的砧垫砸得面目全非;龟背上的石碑[5]被一位名叫莫福利的工人投入铜江河中,等等。至此,笔者深深感到,珍贵的南丹土司文化遗产历经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巍然不倒,但到现代却遭到激进的“革命”人为破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令人扼腕痛惜!

四、保护利用广西南丹莫氏、罗氏壮族土司遗址的若干思路

遗址不是普通的景观,它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南丹莫氏、罗氏壮族土司遗址遗迹是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载体和见证之一,有效保护好、合理利用好土司遗址,让其成为南丹的特色地标和精神象征,可以全方位展现南丹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扩大和提升南丹土司文化在广西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一)修旧如旧,以罗氏壮族土司炼丹遗址设立广西南丹壮族土司炼丹文化园,填补南丹及广西无土司炼丹文化园的空白。南丹地名的由来与丹砂有直接的关系。据清乾隆十九版《庆远府志》记载:“此地盛产朱砂,且地处南方,故称南丹”。炼丹是广西南丹罗氏土司统治时期产生的最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而炼丹炉是土司政权的象征。目前,南丹及广西尚无土司炼丹文化园。建议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和“修旧如旧、整体保护”的原则,参照贵州海龙囤土司遗址保护模式,对罗氏壮族土司炼丹遗址本体进行保护和修缮,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广西南丹壮族土司炼丹文化园,原汁原味恢复明朝万历时期那地土州第十代十一任土司罗谦端聚集家族财富修造的赤水宫、丹房、丹坛、丹台、丹井以及城墙、城门、城楼、兵器制造厂等。该遗址修复后,既可让后辈真实了解南丹壮族土司遗址背后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又可激发起新时期南丹人民传承土司忠君爱国、重视家教家风等优良历史传统。

(二)修缮维护,将铜江公园、莲花山古营盘、莫遐龄墓、月里达围桥等整体管理保护,结束南丹莫氏土司遗产散乱的历史。目前,除位于南丹县城的铜江公园得到较好管理外,其他位于乡镇、村屯的莫氏土司遗产均不同程度遭到磨损。尤其是莲花山古营盘,十分破败、令人心寒。该营盘石城门全部用规整的青料石砌成,用糯米或红糖拌上石灰制成浆勾缝,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如初。城墙沿山脊而筑,把十几个大小山头围成一圈,城内占地三千多亩,城中有块四五十亩的平地,是当年土司驻守军队、生活练武的中心区。因此,地方党委要更加重视,坚持“一盘棋”思想,多渠道协调筹集土司遗产保护经费,政府要申请立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县级财政要逐步加大对莫氏土司遗产保护、开发、利用专项工作经费的安排,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保护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保护经费的落实到位。

(三)建新如旧,恢复遗失的南丹土司历史精华。对南丹州莫氏土司衙署、“粤西屏藩”石牌坊、“勋著西南”石牌坊、那地州罗氏州署等已散失的土司遗址,要追根溯源,本着对南丹厚重的土司历史负责、对南丹先辈负责、对南丹后辈高度负责的态度,在精心设计、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用本土材料进行恢复重建[6],力求还原南丹土司历史本来面目,恢复南丹土司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原貌,确保南丹土司遗址原有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元素的完整。同时还应加强对莫氏土司、罗氏土司统治下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研究,努力寻找南丹土司文化的力量、挖掘南丹土司文化的价值,为丰富全国土司史研究成果增添新力量。

参考文献

[1] 南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南丹县志[Z].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10.

[2] 政协南丹县委员会编.南丹历史人物传记[M]. 南丹文史资料第十四辑,2008.12.

[3] 玉时阶 等 .南丹土司史[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3.

[4] 谢 铭 .南丹土司遗迹及其旅游开发建议[J]. 南丹文学,20133.

[5] 杨文定 .田野新见广西南丹县明代土司炼丹遗址与道教关系研究[J]. 南丹社科论坛,20142.

[6] 慕仕凡 .关于把“炼丹炉”打造成为南丹文化旅游形象品牌的几点思考[J]. 南丹社科论坛,20142.

[7] 慕仕凡 .登西郊莲花山观城遐想[EB]. 南丹县政府网,2013.11.29.

[8] 周民勇 徐金文 .南丹县城古州旧景[EB]. 南丹县政府网,2013.11.29.

作者简介:李春连,男,汉族,198111月生,广西桂林人,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历史学硕士,现任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南丹县罗富镇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连续参加第三、第四、第五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1] [ 南丹莫氏、罗氏壮族土司承袭见附录1和附录2]

[2] [ 笔者认为该门即名为:人门。]

[3] [ 碑文表明该门为云门。]

[4] [上世纪末国家修建西南出海大通道210国道时,此墓正处于设计路段,后经南丹地方争取,终使国道改线让位,由此该墓得以幸存。]

[5] [ 该碑系南丹莫氏土司莫芳圃之子莫树杰撰写碑文,莫树杰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著名的北伐英雄、抗日名将,解放战争中广西境内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最高级别指挥官。]

[6] [ 对于莫氏土司衙署,遗址位于今南丹县人民政府大院,要在原址上重建代价过高,但可参照桂林设立“民国广西省政府旧址”等抗战文化标识模式设立土司文化标识,土司衙署需异地重建。]

 
上一篇:元代土司制度研究40年回顾与前瞻
下一篇:土司制度渊源概述